3. MOA接地线应接至配变外壳
MOA的接地线应直接与配电变压器外壳连接,然后外壳再与大地连接。那种将避雷器的接地线直接与大地连接,然后再从接地桩子上另引一根接地线至变压器外壳的作法是错误的。另外,避雷器的接地线要尽可能缩短,以降低残压。
4. 严格按照规程要求定期检修试验
定期对MOA进行绝缘电阻测量和泄露电流测试,一旦发现MOA绝缘电阻明显降低或被击穿,应立即更换以保证配变安全健康运行。
避雷针,又名防雷针、接闪杆,是用来保护建筑物、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。在被保护物*安装一根接闪器,用符合规格导线与埋在地下的泄流地网连接起来。避雷针规格必须符合GB标准,每一个防雷类别需要的避雷针高度规格都不一样。 [1]
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。在避雷针的*,形成局部电场集中的空间,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,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放电,再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,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。
现在国内市场有一种多层石墨间隙避雷器,这种避雷器主要利用的是多层间隙连续放电,每层放电间隙相互绝缘,这种叠层技术不仅解决了续流问题而且是逐层放电,无形中增大了产品自身的通流能力。
优点:放电电流大 测试较大50KA(实际测量值)漏电流小
无续流 无电弧外泻 热稳定性好
缺点:残压高,反映时间慢
工艺特点:石墨为主要材料,产品内采用全铜包被解决了避雷器在放电时的散热问题,不存在后续电流问题,较大的特点是没有电弧的产生,且残压与开放式间隙避雷器比较要低很多。
较原始的防雷器是羊角形间隙,出现于19世纪末期,用于架空输电线路,防止雷击损坏设备绝缘而造成停电,故称“防雷器”。20世纪20年代,出现了铝防雷器,氧化膜防雷器和丸式防雷器。30年代出现了管式防雷器。50年代出现了碳化硅防雷器。70年代又出现了金属氧化物防雷器。现代高压防雷器,不仅用于限制电力系统中因雷电引起的过电压,也用于限制因系统操作产生的过电压。
组成
编辑
防雷器包括:电源防雷器和信号防雷器,以及天馈防雷器。防雷器也命名为:避雷器,浪涌保护器,电涌保护器,简称SPD。在信息时代,电脑网络和通讯设备越来越精密,而雷电以及大型电气设备的瞬间过电压会越来越频繁的通过电源、天线、无线电信号收发设备等线路侵入室内电气设备和网络设备,造成设备或元器件损坏,人员伤亡,传输或储存的数据受到干扰或丢失,甚至使电子设备产生误动作或暂时瘫痪、系统停顿,数据传输中断,局域网乃至广域网遭到破坏。其危害触目惊心,间接损失一般远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。防雷器就是依据现代电学以及其它技术集成、制造的过电压和过电流嵌位设备
⒉2.2 密闭式气体放电管
密闭式气体放电管也叫惰性气体放电管,主要是内部充盈了惰性气体,放电方式是气体放电,靠击穿气体来起到一次性泻放电流的目的。一般有2较和3较两种结构。外型与上图相似。优点:体积小(气体管可以很小)通流量大 无电弧
缺点:产品一致性差(启动电压、残压)有续流残压较高
工艺特点:空气放电管还是属于开放式产品,在工作时不保证**没有点火花从排压孔喷出,气体放电管是密封结构,一般有2较和3较良种结构形式,一般3较有热保护装置(短路装置),在放电管工作时温度**过了一定范围,短路装置启动使放电管整体导通。防止温度过高造成放电管内气压生高器件爆裂。工程应用:一般空气放电管现在很少应用,而气体放电管现今被广泛的应用在信号防雷器上。型号的不同也有在电源避雷器上使用
按照其保护性质有可以分为:开路式避雷器、短路式避雷器或开关型、限压型;
按照工作状态(安装形式)又可分为:并联避雷器和串联式避雷器。
⒉ 避雷器的结构及特性
⒉1.1 开放式间隙避雷器
间隙避雷器的工作原理:基于电弧放电技术,当电极间的电压达到一定程度时,击穿空气电弧在电极上进行爬电。
优点:放电能力强,通流量大(可以达到100KA)漏电流小
热稳定性好
缺点:残压高,反映时间慢,存在续流
工艺特点:由于金属电极在放电时承受较大电流,所以*造成金属的升华,使放电腔内形成金属镀膜影响避雷器的启动和正常使用。放电电极的生产主要还是集中在国外一些避雷器生产企业,,电极的主要成分是钨金属的合金。
工程应用:该种结构的避雷器主要应用在电源系统做B级避雷器使用。但由于避雷器自身的原因*引起火灾,避雷器动作后(飞出)脱离配电盘等事故。根据型号的不同适合与各种配电制式。
工程安装时一定要考虑安装距离,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损失和事故。
-/gbabaei/-
http://zx12345678.cn.b2b168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