避雷针,又名防雷针、接闪杆,是用来保护建筑物、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。在被保护物*安装一根接闪器,用符合规格导线与埋在地下的泄流地网连接起来。避雷针规格必须符合GB标准,每一个防雷类别需要的避雷针高度规格都不一样。 [1]
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。在避雷针的*,形成局部电场集中的空间,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,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放电,再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,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。
唐代《炙毂子》一书在记载了这样一件事:汉朝时柏梁殿遭到火灾,一位巫师建议,将一块鱼尾形状的铜瓦放在层**上,就可以防止雷电所引起的天火。屋顶上所设置的鱼尾开头的瓦饰,实际上兼作避雷之用,可认为是现代避雷针的雏形。而早在以前,中国已经有了避雷针,一般以**为装饰,龙嘴里有避雷针头。
中国新事
法国旅行家卡勃里欧别·戴马甘兰1688年所著的《中国新事》一书中记有:中国屋脊两头,都有一个仰起的**,龙口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,伸向天空,舌根连结一根细的铁丝,直通地下。这种奇妙的装置,在发生雷电的时刻就大显神通,若雷电击中了屋宇,电流就会从龙舌沿线睛行至地底,避免雷电击毁建筑物。这说明,中国古代建筑上的避雷装置,在大批量和结构上已和现代避雷针基本相似。
![高步避雷针安装公司](//l.b2b168.com/2019/03/19/18/20190319185802729124.jpg)
需要注意的是,市场上有各种各样所谓**品牌的避雷针,大都以‘预放电’或者‘提前放电’作为其卖点,大都是从国外进口来的所谓‘特殊避雷针’,其所宣称的保护范围远远**过按照滚球法的原理所计算的保护范围,其价格非常昂贵,动辄几万元一根。这些避雷针的所谓科学原理,在中国大陆到目前为止尚未得到认可,其防雷效果也没有得到实践的认可。在建筑物上即使安装了这样的避雷针,在防雷验收时,还是要按照传统的滚球法的原理进行计算,花高价购买了这样的避雷针的客户,要提防这方面的风险。
![高步避雷针安装公司](//l.b2b168.com/2019/03/19/18/20190319185804452094.jpg)
( 2)避雷带在女儿墙或天沟支架上的安装
沿女儿墙安装时,应使用支架固定;并应尽量随结构施工预埋支架。支架的支起高度不应小于150mm 。
当条件受限制时,应在墙体施工时预留不小于100mmx 100mmx 100mm的孔洞,洞口的大小应里外一致。
首先埋设直线段两端的支架,然后拉通线埋设中间支架,其转弯处支架应距转弯中点0. 25-0. 5m。
直线段支架水平间距为1-1. 5m,垂直间距为1. 5-2m,且支架间距应平均分布。
避雷带(网)在建筑物天沟上安装使用支架固定时,应随土建施工先设置好预埋件,支架与预埋件进行焊接固定 。
(3)避雷带在屋脊或檐口支座、支架上安装
使用混凝土支座或支架固定。
现场浇制支座,先将脊瓦敲去一角,使支座与脊瓦内的砂浆连成一体;
支架固定时,需用电钻将脊瓦钻孔,再将支架插入孔内,用水泥砂浆填塞牢固。
支座和支架,水平间距为1-1. 5m,转弯处为0. 25m-0. 5m。
引下线的上端与避雷带(网)的交接处,应弯曲成弧形再与避雷带(网)并齐进行搭接焊接。
不同平面的避雷带(网)应至少有两处互相连接,连接应采用焊接。
建筑物屋顶上的**金属物体,如旗杆、透气管、铁栏杆、爬梯、冷却水塔、电视天线杆等,这些部位的金属导体都必须与避雷带(网)焊接成一体。
![高步避雷针安装公司](//l.b2b168.com/2019/03/19/18/201903191858025614864.jpg)
-/gbabaei/-
http://zx12345678.cn.b2b168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