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雷工程即指因防雷需要而涉及到的所有工程。
防雷工程包括: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。
外部防雷通俗的讲,即防直击雷;内部防雷指防感应雷。
外部防雷直接的目的即保护人身安全,内部防雷则是保护设备不受雷击。
根据分析,防雷工程接地要注意以下3个方面:
一、防直击雷措施安装要求:
1、在建筑物屋面避雷带的安装:避雷带应该采用Φ12热镀锌圆钢,避雷带的支持卡高度应为20cm,两支持卡的间距应不大于1.2m。避雷带与避雷装置的搭接长度应为12mm。建筑物伸缩缝处避雷带成弧形并应向上,避雷带转弯处也应为钝角的弧形(其目的是便于雷电流的泄放,不至于击坏避雷带)。
2、避雷网格的敷设利用Φ12热镀锌圆钢按照10m*10m或12m*8m(三类是20m*20m或24m*16m,一类的是5*5m或6*4m)的规格在建筑物屋面敷设,并用水泥墩子作为网格的支持点。
3、避雷带的施工工艺:避雷带应平直,转弯处的弧度要均匀对称.避雷带的各部分的焊接应牢固可靠。
4、避雷带与引下线的连接:避雷带与引下线的搭接长度(单面焊接:焊接长度大于12倍圆钢直径;双面焊接:焊接长度大于6倍圆钢直径)。
5、在建筑物天面上易受雷击部位加装避雷小针:避雷针的长度应大于0.5m,宜加装于避雷带的拐角处,与避雷带做有效焊接。

2)模拟雷电冲击电流波
模拟雷电冲击电流波形。
主要参数:
①视在原点O1:指通过波前上C点(电流峰值的10%处)和B点(电流峰值的90%处)作一直线与横轴相交之点。
③时间T:指电流波上C、B两点间的时间间隔。
④波前时间T1:指由视在原点O1到E点(=1.25T处)的时间间隔。
④半峰值时间(波尾时间)T2:指由视在原点O1到电流峰值,然后再下降到峰值一半处的时间间隔,波尾越长,能量越大。
3)描述雷电的主要参数

接地体:又称接地较,是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导体或导体群。分为人工接地体与自然接体。 接地体做为与大地土壤密切接触并提供与大地之间电气连接的导体,安全散流雷能量使其泄入大地。

交流电源防雷模块适用于配电室、配电柜、开关柜、交直流配电屏、通信、电子、电力、网络、能源、铁路、公路等系统的电源保护;· 建筑物内有室外输入的配电箱、建筑物层配电箱;· 用于低压( 220/380VAC)工业电网和民用电网;·信号防雷器用于线路侵入的过电压保护;避雷针用于直击雷防护; 在电力系统中, 主要用于自动化机房、变电站主控制室电源屏内三相电源输 入或输出端。
(1)雷云的形成
雷电的生成始于雷云的生成,其实有几种云都与雷电有关,如层积云、雨层云、积云、积雨云,重要的则是积雨云,即雷云。雷云是由大气上空的水滴、冰晶和气体尘埃等组成的巨大的、不透光且带电荷的乌黑色云块,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就是含水蒸气的气流运动。随着雷云的不断发展聚积,将会引起闪电、雷鸣现象,这就是雷暴。
1)雷暴的分类
雷暴的形成主要是两种:锋面雷暴和热雷暴。
锋面雷暴是由于在地表流动的两个气团相遇时,冷气团因密度大而流动在热气团下方,在两者交界面上形成相对运动并把热气团猛抬上升,热气流形成强大的上升气柱和涡流,这样就会形成积云。这时如果热气团的温度足够高和水分足够多,就可以形成巨大的雷暴乌云。
http://zx12345678.cn.b2b168.com